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

练习题库2022-08-02  33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动能”的内容要求为:“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动能和势能”一节.关于“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如图: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1.3-2,钢球从高为h的斜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在同样的水平面上,B被撞得越远,A对B做的功就越多,A的动能越大。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快慢一样吗?哪次木块B被撞得远?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__。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木块B撞得远?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_________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功的相关知识。任务:(1)简述动能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2)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能够利用动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动能的存在,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归纳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学会从现象中发现本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由教师朗诵李白《望庐山瀑布55中的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解释诗文大意。教师提问:我们在瀑布下会感受到水巨大的冲击力,但是在淋浴时却不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能量的概念复习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能量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功与能关系的理解,进行类比:一个工人能搬一百块砖,就说他具有这种本领,并非是要搬砖,正在搬或已经搬了砖。同样,能量表示做功本领大小,可以用做多少功来衡量,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2.影响动能的因素教师出示图片:流水发电,风可以推动风车,子弹可以击穿木块。学生归纳共同特点:物体均在运动。教师讲解动能概念并提出问题:动能与什么有关?【猜想】教师继续出示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猜想:①1990年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砸中铁路职工,当场将其击昏。(动能和速度)②扬子晚报报道:南京郊区,一辆运载“生猪”的拖拉机,在横穿火车的轨道时突然抛锚熄火,正好北边驶来一辆列车,火车司机发现后紧急制动,到达拖拉机前面速度已经很慢,但是还是将车内的生猪撞死很多。(动能和质量)【实验设计】猜想后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师生共同总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小组间讨论如何直观体现物体动能大小,最后教师总结用转换法可以直观体现物体动能的大小。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作业:探究动能影响因素实验时,物体的动能是怎样获得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42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