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初中物理“质量”一课的教学片段。 上课铃响了,老师开始上初

免费题库2022-08-02  48

问题 案例: 下面是初中物理“质量”一课的教学片段。 上课铃响了,老师开始上初中物理“质量”一课。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质量”一节。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比如,教室里的桌子、凳子、书本,以及我们大家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有的物体含有的物质多,有的物体含有的物质少,我们把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比如,桌子比凳子大,含有的物质就多,桌子的质量就比凳子的大。知道了吗,有谁能再举个例子? 甲同学:小明比小强胖,质量比小强大。 有同学小声说道“小明是虚胖”,引来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老师:上课严肃点,不能乱开玩笑。下面我们讨论质量与物体的状态、形状和位置的关系。大家看PPT(图8),先思考一下。一分钟后。 老师:冰融化成水,质量变了吗? 学生乙:老师,质量没变。 老师:很好,在小学科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冰是—— 学生乙:固体。 老师:水是—— 学生乙:液体。 老师:很好,冰块融化咸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发生变化? 学生乙:质量没变。 老师:你怎么知道质量没变呢? 学生乙:不知道。 学生丙:可以用秤称它有多重。 老师: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称量了,不过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冰融化咸水,它的质量是不变的。 学生甲:老师,我发现买的矿泉水放入冰箱冰冻后,有的塑料瓶会胀大,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呢? 学生乙:刚才我们已经学过,冰融化咸水,质量不变,那水冻成冰,质量也不会变。 老师:同学乙说得对,水没增加也没减少,质量就不变,大家要记住黑板上的结论(图9)。 问题: (1)对该教学片段的问题和不足给予评述。(15分) (2)针对该片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质量的含义。(1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该教师没能很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单纯地将概念直接灌输给了学生,没有有效合理地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 ②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合理性:该教师首先是将教材中的概念直接挪移到课堂展示的PPT上,再将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极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生搬硬套,看似合情合理的例子实质上没有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且前后没有合理的逻辑性,整节课程其实只提及了教材上关于质量的定义,一切看似解释的举例说明其实只是简单的导入过程,对于概念的本质没有任何解释说明,即忽视了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
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表面上看,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一种幽默式且切中要害地反驳提问教师不仅没有合理解释反而一味斥责,表面上有师生互动过程,实质也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总之,对于教学而言,这是一种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方式。
(2)教学片段:
上课铃响了,老师开始上初中物理“质量”一课。
教师:世界上有很多物体,比如我们教室中的桌子、椅子、书本等,那么想问大家,桌子和椅子都是由木头做成的,那么他们用的木头一样多吗?
学生:不一样,桌子用的木头会多一些。
教师:很好,我们见到的物体都是又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但是他们含有的物质多少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这种性质。
教师:谁还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不同的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学生甲:铁锤就比铁钉含有的物质多。
教师:很好,举的例子很贴切。老师还有个问题:我们知道物体的状态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如果物拘状态发生改变了。那么物体所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乙:不会。
教师:为什么呢?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乙:冰融化成水之后我觉得物质的多少就不会改变。
学生丙:你怎么确定不会变呢?
教师:对啊,你怎么能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学生乙:可以用秤来称啊。
教师:乙同学非常善于思考。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老师已经事先准备好了实验视频。(教师播放视频,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播放完了,大家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就得到了质量的概念,通常也可以叫作重量,也就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会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随物体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谁能举个例子证明呢?
学生丙:把物体从桌子上放到地上,质量不会变,把纸片揉成纸团其质量也不会变。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能够通过学习自己举例子,说明已经掌握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3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