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 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资格题库2022-08-02  45

问题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 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波的干涉”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 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波的干涉”的实验如下所示。 水槽中,有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振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的波,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也相同:水面质点的振动都沿上下方向。 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应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等知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用实验演示波的干涉现象”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波的干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波的叠加与干涉现象: 掌握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 掌握波的干涉现象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的叠加与干涉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习题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34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