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资格题库2022-08-02  50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②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j兴趣,学生增强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图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3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