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板块的运动”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

免费题库2022-08-02  62

问题 阅读关于“板块的运动”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板块的运动”的部分内容。板块的运动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板块运动的证据,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2)教学过程要点:
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设计理由: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新课讲授
教师讲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因而进一步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并请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全球共分成哪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结合地形图,说一说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学生分小组看图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的动画,请学生观察板块运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它们有的相互挤压、碰撞,有的相背运动发生张裂。
教师展示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成因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推断:几千万年后,红海可能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面积扩大,可能形成新的大洋。
教师追问:板块发生张裂的结果会形成什么呢?
学生回答: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教师继续讲解:板块运动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相互碰撞挤压。
教师展示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的图片。
活动: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并用手摁住纸的两端,向中间推,观察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
教师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并让学生描述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的填充图,并让学生在图上找出这两大山系。
教师展示两大山系图和板块示意图。
学生分小组讨论两大山系由哪些板块挤压形成,板块互相挤压的结果会怎么样。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教师展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和板块示意图,请学生找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并思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理由:通过展示图片、动画并进行小实验,生动形象,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引导性的提问,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按照多媒体展示要求,预习下节内容。
设计理由: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通过作业布置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04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