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

练习题库2022-08-02  46

问题 阅读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认识地区”的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部分内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是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读图能够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分析能够归纳出两极气候的特点,理解该区气候的成因。
③通过对比知道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从而清楚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①提高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问题,并能从相关资料中挖掘地理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两极地区有关知识的了解,认识保护两极地区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②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纪录片并提出问题:纪录片所播放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学生观看纪录片并回答。
教师:对,这就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既展现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景观,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又激发
了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教师:我们一起做一个“我是小小探险家”的游戏。假如你是一个探险家,你想要带领你的团队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探险,你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呢?
学生积极思考,争着回答。
教师:我们首先要对所要进行探险的地区有一个了解,然后规划行程,准备必备物品等。
1.位置和范围
活动一: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找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可以运用你们手里的一切资料,教科书、地图册等。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派代表到讲台前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补充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教师: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你们帮帮忙,有一只调皮的小企鹅它往北走了50米,往东走了50米,又往南
走了50米,它发现自己回到了原地。同学们知道小企鹅原来在哪里吗?
学生:南极点。
教师:同学们都很厉害,一下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思考的?(请一位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在北极点,四面均朝南。在南极点,四面均朝北。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读图、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气候
教师:我们知道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这时我们的探险完成了一小步。要进行探险的准备工作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个地区的哪些特征?
学生:气候。
活动二:
教师:出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对比图。分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个地区气候更恶劣,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探究,可参考书中资料。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展示南、北极地区地形图;南、北极风速对比图;展示南极冰盖的照片)
学生分组探究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南极地区气候更恶劣。原因如下。
(1)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的幅度比海洋大。
(2)南极地区的海拔比北极地区高,气温低,风力大。
(3)南极地区巨厚的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高,90%的太阳热量被反射回宇宙空间,气温低。
(4)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教师:(展示因纽特人图片)因此北极地区还会有一些原住民,因纽特人。而南极只有那些可爱的极地动物了。
师生总结: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这是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分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逐步锻炼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天然宝库
教师依次出示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图、淡水资源图、生物资源图。(边展示图片边讲解相关内容)
教师出示两极地区遭受破坏的图片。(解说: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一系列的不当活动,两极地区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我们能做什么来保护我们天然的宝库呢?)
学生观看图片,发表感受。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两极地区的资源,加深印象。对学生进行环境观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巩固提高
出示两极地区比较表格,请学生填表。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填写知识点,巩固练习。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同学们,我们作为小小探险家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一大步,请大家课下查找相关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进行探险和考察的。下节课请同学们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04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