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练习题库2022-08-02  45

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中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部分内容。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师生活动等),并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资料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举例说明水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培养阅读、分析地图和图表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我国的水资源国情,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1.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缺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视频,并展示水资源现状的介绍资料。
2.问题:水资源形势如此严峻,那么我国的水资源有何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让学生形成对水资源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水资源的概念
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水资源?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自哪里?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3.最后师生总结:我们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来自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我们用河流径流量来表示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湖泊水又来自大气降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总结出水资源的概念及我国主要的水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总结: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地图资料,自己从中发现结论。通过结合其他资料、联系实际生活,锻炼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1)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
教师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师展示中国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总结: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
教师展示北京、浙江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变化,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得出我国水资源同样存在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教师展示长江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对照图、黄河兰州站汛期径流量变化规律图验证学生的推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资料,发现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释说明事实的意识。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
教师展示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耕地、人口分布等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点拨评价:南北方由于水资源数量不同,其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为水田,北方为旱地。北方地区耕地、人口多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华北与西北地区较为严重,其中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影响
教师提问: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利用课本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讨论并回答。
教师进行点拨评价: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季节、年际变化大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取图文信息,认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能力以及树立节水意识。
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案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回顾所教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课下作业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04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