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个地理教师的教学案例自述。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

考试题库2022-08-02  43

问题 下面是一个地理教师的教学案例自述。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时,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即搜集带有南和北的四字成语。对于这种“另类”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一向很高,完成得也很好。课前先展示学生答案:南箕北斗、南来北往、南腔北调、南拳北腿、南船北马……一个学生说完,另一个学生补充。在展示和补充中,学生学习的高潮自然形成。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语中体现出来的南北方的人文差异。而在另外一个班,老师只举了几个成语例子,平平淡淡中掀不起高潮。问题:(1)同样是用成语导入,两个班教学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1)第一个班,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任务,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成语,然后在上课时进行展示。这样将新课程的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兴趣上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因此,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第二个班,教师直接给出成语,没有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①导入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无论教师设计何种导入方式,都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环境、学校的设施等实际情况。
②导入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导入需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积极思考,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③导入应具有科学性和简洁性。进行导入时,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准确无误。同时,教师的表述也很关键,需要规范、专业,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导入占用时间不宜过多,应该简洁明了、衔接自然,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④导入需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设计导入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基础等。只有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才能设计出适用于学生的、易被他们接受且喜欢的导入方式。
⑤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要有吸引力。首先导入的设计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其次,导入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在科学、准确和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语言的生动、幽默、诙谐能把学生深深吸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03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