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资格题库2022-08-02  51

问题 阅读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材料二下面为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部分内容。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黄土高原这种沟道多达 100 万条,遍及整个高原地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因此,对小流域的自然条件的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虽然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泥沙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依靠工程拦蓄。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 分)(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15 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流域的概念,能说出小流域中水土流失的过程、治理措施和治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过程要点:
一、导入
设置疑问导入。教师展示不同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提问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有什么不同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该怎么治理,引发学生思考,导人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教学
1.小流域的概念
【教师】提问:什么是小流域?
【学生】结合教材,找出小流域的概念。
【教师】结合黄土高原的案例,明确小流域的概念。
2.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过程
【活动】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过程的视频,并提问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分组交流讨论,总结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总结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说明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并讨论总结,学生能够提升提取和总结地理信息的能力。
3.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活动】教师展示黄河小流域综合防治的案例材料,提问:
(1)小流域各个部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小流域治理措施的原则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结合案例总结出治理措施和原则: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设计意图】案例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升自主归纳、交流合作的能力。
4.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后的效果图,提问:
(1)小流域治理后有什么效果?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对小流域自然条件的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课后搜集资料,找出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案例,总结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课后搜集资料能够提升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课后的案例分析可促使学生进行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与运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97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