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下面是刘老师“南极地区”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教学样图“

资格题库2022-08-02  42

问题 材料: 下面是刘老师“南极地区”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教学样图“科学家在南极洲”…… 师:科学家们认为,南极地区……众生:经线呈射线,纬线呈圆形,中心点为南极点。师:这样的地理位置会出现极昼的现象,……那么他的脸分别面向哪个方向?众生:(讨论,小结)向北。师: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人们在那儿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来观赏一下南极地区美丽的自然 风光(播放南极风光片)师:看了风光片,你们感到南极地区气候怎么样。众生:那里很冷,风很大,有很厚的冰层,气候恶劣……师:很好,南极的气候的确很恶劣——酷寒、干旱、烈风。 生甲: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家们去南极地区做什么? 生乙:南极地区有很多冰,我们能很好利用吗? 生丙:南极地区有这么多冰,为什么我们还说干旱呢?师:好极了,你们知道南极地区除了有很多冰,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吗?加上同学们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共 有四个。为了进一步认识南极洲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下面全班分成四组,各选一个问题,通过网络来搜集资料寻 找答案。然后,我们再来交流,好么?问题: (1)结合材料,归纳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所体现的地理教学功能。(8 分) (2)认识南极洲的环境及地理特征,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请提出 3 个问题)(6 分) (3)若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教师应注意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6 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总结、点拨功能。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后,及时进行了点拨、总结,即“酷寒、干旱、烈风”,使知识点更加完善、 准确地呈现出来。 ②组织、引导功能。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南极风光,并提问学生对南极气候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南极的气候特征。教 师在学生回答南极地区有很多冰后,引导学生思考南极地区的其他资源有哪些,同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讨论题目,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组织、引导功能。 ③激励功能。 教师通过对每位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做出及时、积极的评价,如“很好”“好极了”,极大地激励了学生,能够激发 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问题一: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南极洲的地形特征是怎样的? 问题三:南极洲气候酷寒的原因是什么? (3)①要注意引导提出议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资料,并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讨论议题。 ②要注意引导讨论内容。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 能够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适时引导学生,把握讨论的正确方向。 ③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讨论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完善结论,并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④要注意进行针对性评价。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表现和观点,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汇报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96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