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教版13年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在《

最全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阅读下列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教版13年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标准表述为:“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材料二自然灾害一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以下方框内容摘自其中的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图片省略只留图名信息。 第四节自然灾害(摘录)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例如。春夏季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常见旱灾,江淮等地则多发洪涝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例如,2011年自春至夏.江西一些地区先是旱灾,紧接着就是洪涝灾害,同一灾害如干旱洪灾等,在大多地区经常发生。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活动】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1.阅读图2.48,写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2.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3.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 4.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在同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生什么灾害  问题: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6分) (2)请对以上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14分) (3)进行结构式(框架式)板书设计。(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说出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我国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因而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2.48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分布和原因。 学生归纳总结: 分布: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原因: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而降水量较少,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自主学习】 (一)引导学生阅读图2.48分析我国其他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寒潮灾害、台风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发生的原因。 学生交流: 我国的暴雨洪涝多发生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地区,成因: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我国的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是东南沿海,成因:台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寒潮影响较为频繁的地区是华北、西北。 【迁移提升】结合寒潮影响的范围图分析:寒潮对我国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海南的影响较小的原因  【合作探究】学生交流:寒潮对青藏高原的影响较小的原因:海拔高;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小的原因:北部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对海南省的影响小原因:海南省纬度低。 (二)引导学生阅读图2.48分析我国的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分布地区以及发生的原因。 自主学习完成: ①完成下列表格:②完成活动1、2题。(学生交流) ③学生交流活动第3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①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原因: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原因:地形崎岖,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降水历时长,多暴雨。 【迁移提升】学生阅读新闻材料“2013年7月全国因自然灾害直接损失千亿元”并思考。【能力提升】总结:我国自然灾害总体的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3)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80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