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

免费题库2022-08-02  43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朝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的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有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分析其原因。

选项

答案

解析 (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
历史作用: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儒家伦理观念(或强化了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一定程度限制了人口流动。
(2)新变化: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
原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推动;政府进行政策调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7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