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知道“三国同

题库2022-08-02  65

问题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和整个大战造成了严重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战’有什么联系?‘一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一战’的性质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等,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灾难,形成唯物史观,使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观念,从而提高人文素养。(1)这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8 分)(2)根据课程标准,重新拟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8 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书写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符合以下几个原则。一、多元化原则:课程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者缺一不可。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程目标的表述过程中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在撰写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有层次性的行为动词,目标应该具体可实施而不应该过于空泛。知识与能力目标常见的行为动词是了解/知道/理解/说出/列举/说明等。知识与能力目标常见行为动词通过()活动理解()知识;通过()活动学会()方法;通过()活动锻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见的行为动词是体会/激发/培养/养成/热爱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69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