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难经

资格题库2022-08-02  39

问题 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师:我们刚才了解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难经历和第二次对西域各国的友好访问,那么张骞出使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生1: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师:没错,正是由于张骞的远行,才使得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得以开通。那么这条道路开通之后。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保证这条道路的畅通?生2:修道路、设驿站,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师:是的,汉朝在强大时期,采取了种种措施保证了这条道路的畅通无阻。这条路还有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丝绸之路”。那么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生3:因为中国的丝绸是这条路上运送最多的商品。师:对,那么这条丝绸之路,除了商路还是什么路呢?结合我们书上的材料,想想看,并说明理由。生4:我觉得是交流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中国的丝织品和造纸技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音乐、舞蹈等也传到了东方。生5:我觉得是和平之路,因为这条路开通之后,中外交流比较多,来往密切,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是和平之路。生6:我觉得是发展之路,因为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互通有无,各自吸收彼此的文化。发展了自己。生7:我觉得是文化之路,因为我们书上说佛教、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传到了东方,使中原地区的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实际上丝绸之路在开通之后确实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奠定汉唐盛世的基础。问题:请对该教学活动片段予以评价。

选项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教学活动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是对丝绸之路进行定性评价和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案例。从本案例来看,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视野开阔,对问题的理解很到位,很深刻,体现了良好的学养。从教法上看,教师也注意引导,让学生多角度地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停留在对丝绸之路本身的叙述上,而是利用丝绸之路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条路除了商路还是什么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刻分析。这是开放式的设计。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还使中国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从而体会到这种开拓、开放、海纳百川的精神最终奠定了汉唐盛世的局面。这种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实质的深刻认识,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以小见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57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