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版本七年级下册教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的主要内容如下。 要求: (

最全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某版本七年级下册教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的主要内容如下。要求:(1)设计并画出该教学内容的概念图。(10分)(2)设计并写出“反射弧”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2)“反射弧”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一、导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下面的问题回顾相关知识。神经系统是怎样组成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结构?什么是神经,什么是神经节?(通过复习导入,回顾相关知识,为反射弧的建构做准备)二、新课讲授①联系生活情形,构建“输入一输出”模型。在学习“膝跳反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此联想生活中类似反射的情形。例如,当指尖受到刺激,上臂肌肉立马就做出了收缩的反应,即缩手反射。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地方“输入”了一个刺激,在另外一个地方立马就“输出”了一个反应,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情形。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输入一输出”模型——计算机。学生自主分析在键盘上输入,显示器会输出相应的内容。教师请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电脑的五个部件(键盘、主机、显示器、键盘与主机间的数据线、主机与显示器间的数据线)写下来,用箭头将它们按照输入刺激到输出反应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在旁边标注出各个部分所承担的功能。②类比“输入一输出”模型,构建反射弧平面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常识,判断电脑的设备由电子元件构成,进一步提出问题:反射弧该由什么构成?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反射弧是由神经元构成的。明确反射弧由神经元构成的这一基本概念后,教师展示简单的缩手反射模式图,并引导学生明确所含神经元个数和各神经元的功能。随后,教师拆分反射弧,并继续引导学生从功能的角度类比“输入一输出”模型的5个部分,构建反射弧的5个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反射弧的构成,并将模式图各部分与电脑“输入一输出”模型对应。教师根据学生组成的反射弧,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将反射弧的5个部分与“输入一输出”模型的5个部分进行对应,并说明这样对应的原因。通过将反射弧结构与“输入一输出”模型的对比,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概念,并使学生概述这5个部分的功能。③观察立体模型,建构反射弧空间结构。教师拿出反射弧的立体模型让同学们观察.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他部分往往位于周围神经系统中”“躯体的同侧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等内容④结合反射弧结构,明晰反射的过程。教师给出描述反射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结合反射弧的结构,讨论反射的过程,并让学生尝试组织语言描述反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做好总结归纳。三、巩固提高(略)四、小结和布置作业(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46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