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部分教科书内容如下。 1

资格题库2022-08-02  51

问题 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部分教科书内容如下。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图8)。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图示说明:实心圆点表示红色荧光标记的膜蛋白空心圆点表示绿色荧光标记的膜蛋白(1)试分析确定这部分内容教学难点的依据。(15分)(2)设计问题串,以突破上述难点。(1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本节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确立难点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a.明确课标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b.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等知识后,对“生物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可以说之前的知识为本部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学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分析课题。本节课题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本节的重难点紧密围绕该课题。
d.分析学情。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比较抽象。在应用生物学原理来思考问题等方面,学生还需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2)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这与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欧文顿的实验提出了什么结论 →20世纪初。对红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荷兰科学家将从红细胞中提取出的脂质平铺在水面上得出什么结论 →蛋白质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应该在细胞膜的什么位置 →基于刚才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初步构想出什么样的细胞膜结构 →用绿色荧光标记小鼠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的实验证明了什么结论 →如何来完善我们初步构建的细胞模型 →如何给该模型命名 →该模型有什么样的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难点的确立方法。确立难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①地位作用分析法:根据重难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难点。
②课题分析法: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③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
这是指根据生物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根据生物学习理论,生物学习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生物知识意义,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到生物的精髓和实质,也才能体会到生物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发挥生物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识本身和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
④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可根据难点形成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确定。
(2)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及授课顺序的设计。
本题可根据题目所给材料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设计问题,在问题中完成知识点的教学。注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难点的突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18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