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环节。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分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设计方案。2.实验探究。3.汇报结果。【分析评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改进实验?【小结反思】如果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来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关系,首先应考虑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分组实验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实验探究3】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观看视频,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交流讨论:(1)白磷燃烧时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2)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3)玻璃管有何作用?(4)气球有何现象?为何有此现象?【分组评价】与前两个实验进行对比,有哪些优点及改进之处?【汇总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设疑】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多媒体演示】电解水微观过程演示,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知识巩固】练习与应用:投影展示。【交流与讨论】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上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问题:(1)请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说明化学质量守恒定律。(6分)(2)该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哪些优点?(8分)(3)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有哪些?案例中的教学过程是按照哪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的?(6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宏观的角度:
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的角度:
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
(2)该教师的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①在教学内容上,创设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历程和活动是本课的主线。
教学设计中问题线索清晰,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以问题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用生活情景引发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修正假设重新验证,总结规律揭示本质。
②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创设活动并指导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既有视频演示实验,也有小组个人参与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水平高低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
③在教学方法上,将科学方法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教学设计中有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这种设计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使学生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④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在这里,该教师用动画直观展现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可以建立起学生想象的桥梁,帮助学生认识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初步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3)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模式一:创设情景→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②模式二:创设情景→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案例中的教学过程是按照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二进行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33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