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溶

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材料二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液的浓度材料三某化学教科书中“溶液的形成”所呈现的部分内容如下。一、溶液实验9-1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原来,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把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放进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只不过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取出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即溶液是均一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即溶液是稳定的。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例如,在上述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实验9—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表明,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要求:(1)谈谈你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2)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溶液”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解析:(1)本课题介绍的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在课本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于“溶液”这个词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并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也多次用到溶液,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对溶液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较为系统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对溶液的理解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可以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同时本节课对以后的有关酸、碱、盐的一些知识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设计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会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③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答法等。④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易结成冰,而食盐水、食醋不易结成冰,这是为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内容吧。【教师展示】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溶液(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氯化铁溶液(黄色)。【教师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说你可以由此想到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导】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根据你们的猜想,这些液体有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那么,这些溶液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了——溶液。【板书】课题l溶液的形成环节二:讲授新课【活动与探究l】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学生陈述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并总结】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能溶在水中,食盐、糖在水中溶解后得到的液体是无色的,而硫酸铜晶体溶解后得到液体是蓝色的。但有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教师设问】那有什么办法能使未溶解完全的物质被水溶解?【学生思考、回答】【共同总结】可加水、加热等。【教师总结并写板书】实验过程【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上述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它们的颜色不同、它们都是混合物等。【教师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呢?【板书】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教师设问】在整个溶解过程中,水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例如:食盐、蔗糖、硫酸铜等。(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酒精等。m(溶液)=m(溶质)+m(溶剂)【教师设问】如何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溶质溶解形成溶液这一现象?(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讨论、回答】【共同总结】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教师设问】根据你们的观察,溶液具有的特征有哪些?【教师总结并板书】(3)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教师设问】请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们的溶质和溶剂。【学生思考、回答】【共同总结】糖水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医生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等。【板书】【教师设问】那么,现在我们已经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那在生活中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过渡】可以用水和洗衣粉洗,但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活动与探究2】溶质的溶解能力。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学生陈述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并总结】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了不同的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教师设疑】把一种溶液放人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活动与探究3】水和乙醇互相溶解。药品:酒精、水。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学生陈述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并总结】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这说明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教师设问】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请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板书】(1)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环节三:巩固提高【练习】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B.氯化钠C.面粉D.高锰酸钾2.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不论量多量少都是溶剂。【作业】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质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进行交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33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