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的教学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的教学
练习题库
2022-08-02
83
问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片段。【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提问】品红为什么会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讲解】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得出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讲述】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得出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提问】温度的改变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得出结论3】_______________。【演示实验】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100mL的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mL?【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得出结论4】_______________。问题:(1)实验中得出的结论3和结论4分别是什么?(2)在本课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3)结合本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
答案
解析
(1)得出的结论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得出的结论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2)探究式教学相比接受式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该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接受式教学长得多,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过程。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没有进行足够思考的情况下,草率地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应用。
(3)本课内容涉及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能更好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想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3169.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问题: (1)设计该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8分) (2)写出
材料: 问题: (1)请指出该同学在细胞质知识上的错误命题,教师
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在导入部分展示初中生物学习中所观察过的洋葱鳞片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根据材料的介
材料: 问题: (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采取了哪种教
材料。 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
某教师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5个问题。其中
探究南瓜种子 在万圣节前夕,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下次课每人带一个大小适
教师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时,展示了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飞翔的鸟儿等。激发
教师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完成之后,邀请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工作人
随机试题
Forthousandsofyears,peoplethoughtofglassassomethingbeautifultoloo
[A]covering[I]little[B]clear[J]fog[C]slowly[K]immediately[D]w
以下各项对无领导小组场地选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抽签决定座位 B.考桌
水库总库容在0.01亿~0.001亿m3的工程其工程规模属于()。A.小(1
3天回顾法调查通常选择一个工作日和两个休息日进行。( )
什么是课堂总结(4分)?它的作用是什么(6分)?请具体说出两种课堂总结方法并举例
小王到某单位办事,只有一个窗口在办理业务,小王排在第6位,第一位客户开始办理业务
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种现象
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区域中不属于滨海湿地的是( )。A.低潮时水深不超
刘某、赵某、黄某、张某四人合伙成立一家金属冶炼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由最大的股东刘某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