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祝福》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题。 高一必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学

题库2022-08-02  63

问题 阅读《祝福》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题。高一必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高一的学生在初中语文课里学过小说,他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但是高中小说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分析小说的三要素,还要他们能通过小说中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对表达小说主题的作用,理解环境描写在整个小说中的作用,并能理解小说主题、学会小说鉴赏的方法。而这些对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引导学生理顺文章内容,由浅入深学会鉴赏小说,是本节课的一大重点,需要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理清小说情节,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先通过提出“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再通过“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对四婶讲阿毛——对大家讲阿毛——与柳妈的对话”四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最后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首先设置“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接下来通过思考“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一系列问题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使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小说的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祝福(节选)鲁迅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k-x-,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问题](1)请简要说明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10分)(2)请简要分析教师是如何实现其教学意图的。(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原则。
②该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思考,通过多层次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品析文章重点句及关键词,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祥林嫂苦难人生的理解和同情。例如,先通过提出“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再通过“与‘我’对话灵魂有无一对四婶讲阿毛一对大家讲阿毛一与柳妈的对话”四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最后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2)①抓住课文关键内容,巧妙设置教学切入点。该教师根据课文的难度将教学设置为两课时,每一课时都有具体的教学主旨,层层深入,逐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适时给予学生引导。该教师在教学时没有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8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