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生1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读完后,其他学生

最全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生1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完后,其他学生鼓掌)师:读得非常好。人们说诗词,七分诗,三分读。我觉得生1的3分可以得满分了。我想同学们通过自己朗读,也能达到生1这样的高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大声朗读,然后想一想你能读出什么味道来?这种味道从何而来。(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三分钟到了。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我先请个女同学。其他同学看看她能读出味道来吗?(生2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完后,其他学生鼓掌)师:好,请坐。我问问生3,你看她读出味道来了吗?生3:我觉得应该说读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如生1那样激情澎湃一些。因为可能是语调问题。师:哦.有点含情脉脉了是吗?你来读一下我们听听。(生3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完以后,其他学生鼓掌)师:你读的时候可能有你对诗词的理解,当然还与个人的气质和音质有关系。生3就是重量级的.生2就是小小的女孩儿,可能读出来声音就不那么浑厚,读得也不错。我觉得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审美活动。你读应该读出你自己的味道来。师:我想听听同学们读出了什么味道,能讲一讲这种味道从何而来吗?要落实到诗词之中。谁来讲?你读出什么样的感觉了?这种感觉是具有个性的,无所谓对或错。这么好的诗词没有我们的阅读是很遗憾的。我找个同学来起个头儿。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的教学片段,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教学过程反映了阅读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重要方法B.教师要求学生想想“能读出什么味道来?这种味道从何而来?”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就更有目标,效率也会更高C.这段教学既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D.教师最后的总结发问体现了教师将阅读回归文本内容的意图

选项 A.这段教学过程反映了阅读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重要方法
B.教师要求学生想想“能读出什么味道来?这种味道从何而来?”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就更有目标,效率也会更高
C.这段教学既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
D.教师最后的总结发问体现了教师将阅读回归文本内容的意图

答案 A

解析 A项中“最重要方法”说法过于绝对,这里体现的是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7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