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资格题库2022-08-02  42

问题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你们感觉它和我们平时所学的唐诗有什么不同?生:我感觉这首诗比较长。师:你注意到了诗歌的篇幅。生:每一句字数都不同。师:你关注到了句子的长短,很好。但不是每一句的字数都不同,是有一些句子的字数不同。我们知道唐朝大多数的诗都是五言或七言,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还有一些句子不是七言。这样的诗歌体裁我们称之为歌行体。(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有“行”的动感。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题目里的“歌”,就是一种体裁。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评价,不恰当的是(  )。A.直接切入的导入方式过于直接,不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B.教师在学生的直接经验之后再进行专业介绍,水到渠成C.导入既检查了预习,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课,过渡自然D.教师让学生从形式上准确地感受到了“歌行体”的特点

选项 A.直接切入的导入方式过于直接,不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B.教师在学生的直接经验之后再进行专业介绍,水到渠成
C.导入既检查了预习,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课,过渡自然
D.教师让学生从形式上准确地感受到了“歌行体”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歌行体”的基本常识通过新课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出。这样的导入既是为了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巧妙引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唐诗的了解仅限于表面与形式,而让学生从形式上思考并说出“歌行体”的特点,在学生的直接经验展现之后再由教师进行专业介绍,会使教学导入过程自然流畅,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故A项说法错误。B、C、D三项说法均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3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