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某教师《孤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8月7日:下栽资料,在网

考试题库2022-08-02  20

问题 阅读某教师《孤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8月7日:下栽资料,在网上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电影,对比故事情节异同。8月8日:研读教材,从中寻找关于本课教学的灵感。8月9日:阅读大量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论文资料,做好阅读笔记。8月10日:设计教学简案。这是一篇小说,“文意把握”可以有四种方法:①一句话阐释标题:利用课文内容阐释“孤独之旅”的含义。②一句话概括课文:《孤独之旅》写了……的故事。③一句话品析课文:我看《孤独之旅》对“孤独”的描写……④一句话评价人物:杜小康这样一个孩子……最适合我班学生的可能是第二种方法。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电影资源对教师备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B.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制约了学生的思维C.文意把握的四种方法在教学中难度相当D.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

选项 A.电影资源对教师备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B.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制约了学生的思维

C.文意把握的四种方法在教学中难度相当

D.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教师观看根据《孤独之旅》原著改编的电影并进行故事情节对比,有助于加深教师自身对课文情节的理解,提升其备课效率,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具有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可在备课过程中合理利用电影资源设计教学导人或学生思考探究等教学环节,故A项“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说法错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四种角度不同、难度不同的把握文意的方法,其所示要求并未规定具体的作答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抓住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思考,故B项“制约了学生的思维”、C项“难度相当”说法错误。题干备课笔记片段中指出“最适合我班学生的可能是第二种方法”,体现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的关注,D项“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说法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26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