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中国古典园林》 2.内容: 1.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我国古典园

免费题库2022-08-02  55

问题 1.题目:《中国古典园林》2.内容:1.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园林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营建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空间,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2.中国古典园林可称为“立体的山水画”,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以苏州园林为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3)教学结构和节奏合理;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4)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引大入胜,音乐导入
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播放昆曲《牡丹亭》选段,并提问:这是哪的地方戏曲?因为曲情与园林艺术情景交融,以此引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话题,顺势导入新课。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多媒体展示古典园林的相关纪录片片段,边看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明确: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识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1、教师展示一组古典园林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在园林中都能够:看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明确:山、水、植物与建筑。
2、继续欣赏并,提问:园林建筑中都具有哪些建筑形式?
明确园林建筑按照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分为厅堂、楼阁、亭、廊、肪、榭、轩、斋、房、室,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的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
3、展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从结构特征、造园手法等方面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并思考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苏州园林的自然美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在造园手法上有借景、分景、对景等方式体现美学意境,苏州园林的造景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在具体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力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想象可以自由延伸。这里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积极思考,总结归纳
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分组讨论,师生总结:中国园林的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布局,随着曲折的道路与游廊前进,景色依次展开,变化不断。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华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五、巩固练习
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相对比,说一说其中的不同。总结:欧洲园林强调对称工整的人工之美;中国园林则强调“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
六、巩固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拓展
假设你是某著名园林景点的导游,试着设计一-份关于该园林游览的讲稿。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47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