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司马迁和《史记》 2.内容: 《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练习题库2022-08-02  26

问题 1.题目:司马迁和《史记》 2.内容: 《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恶,搜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到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无情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3.基本要求: (1)围绕《史记》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合作探究。 (2)10分钟内完成试讲。 (3)试讲过程中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要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答辩题目 1.纪传体之前古人主要采用什么体裁写史书? 2.简述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见字如面》第二季中赵立新朗读《报任安书》的视频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对司马迁有哪些了解?听完朗读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视频资料回答: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被赵立新老师的朗读所感动的同时,更为司马迁的执着和勇气所震撼。
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说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究竟经历了什么?《史记》在我国历史上又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物
教师展示司马迁祠的图片,请学生担任小导游为我们进一步介绍司马迁。  
学生回答:司马迁祠,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司马迁,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恶,搜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到狱中,几经挫折,终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教师补充:李陵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被俘,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受宫刑,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摧残。
教师提问:司马迁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司马迁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和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二)著作
教师展示《史记》书影和相关史料,并提问:史记的体裁与之前的史书撰写有什么不同?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学生思考回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教师补充:纪传体,“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中国古代的“正史”,即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体裁写的。
过渡: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无情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地位
教师出示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思考讨论:《史记》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无韵之《离骚》”是指其文学成就,《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之笔,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司马迁与《史记》
(一)人物
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学家
(二)著作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地位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答辩题目解析】
1..纪传体之前古人主要采用什么体裁写史书?
【参考答案】
史书按体例进行分类,主要有四种。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纪传体: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中国西周末年各诸侯国已有历史记载,如晋国之《乘》、郑国之《志》、鲁国之《春秋》等,所以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2.简述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人的因素,也是两大活跃的主体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施行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有教无学或有学无教,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被认识的客体,它是“教”和“学”的依据和具体内容,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和学都失去了源泉;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是教学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媒介和载体。一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比较容易地、迅速而有效的使师生把握和理解,没有这个载体,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41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