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题目1.题目:浮力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

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试讲题目1.题目:浮力 2.内容: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1.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2.请简述热气球的原理。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用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诸如大黄鸭、轮船、潜水艇等,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要探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才能严谨的探究所假设的因素是否正确。指导并完善学生的回答,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1.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2.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观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题】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和1.8N,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在全班分享感悟与体会,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 2.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同学课下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9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