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斑马线、海平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并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线条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活

题库2022-08-02  31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斑马线、海平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并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线条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线条有长短、曲直、粗细之分,不同的线条又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线条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揭示课题《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环节二:作品赏析
(一)直观感知
展示马蒂斯的作品《自画像》和怀素的作品《自叙帖》,并提出问题:两幅作品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共同点?又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蒂斯的《自画像》是运用了速写的表现手法,而怀素的《自叙帖》是书法艺术。两件作品都运用了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条。其中,速写作品《自画像》给人轻松简练的感受,而《自叙帖》给人狂放洒脱的感觉。
(二)具体分析
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自画像》和《自叙帖》两幅作品,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用线条表现的两件作品,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尝试从线条的长短曲直变化以及所呈现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自画像》中的人物形象多运用曲线进行表现,在刻画人物时体现了线条的疏密变化,富有节奏变化和韵律。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生动自然。而《自叙帖》中,多曲线变化,线条转折流畅,给人婉转飘逸之感。
2.展示玉米静物的三种线条写生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同一组静物,在表现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线条表现客观事物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以速写的形式表现,以白描的形式表现,以装饰手法形式表现。速写中线条曲直变化较多,能够表现事物的透视明暗。白描表现事物多曲线,线条流畅。而装饰手法线条多长短直线变化,平面感强,富有装饰性。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展评
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进行静物写生,并讲解写生过程中线条的长短粗细和曲直变化。
2.学生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线条艺术进行静物或人物写生练习,将线条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进行班级线描绘画作品展,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对同学作品进行评价指导。
环节四:拓展提高,小结课业
1.师生共同总结线条的相关知识:如不同线条的组织形式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线条的三种表现形式等。
2.寻找生活中的线条,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线条艺术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艺术作品中往往通过线条的不同变化来呈现艺术形象,主要包括:
(1)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不同,进而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直线往往给人静止的感觉,曲线往往给人动感的感觉。
(2)作品中线条的疏密和节奏不同,所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2.你是如何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程理念可知,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在评价过程中要体现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评价,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从自评、互评、师评三个角度展开,同时也依据美术课程的标准进行评价。
首先,在评价中要努力体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要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或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7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