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同学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进而引出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入本课。 环节二:

考试题库2022-08-02  5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同学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进而引出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日,通过多媒体展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1947年前)和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的图片,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湿地风光。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幅图片对比,说明了什么?产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表明了实行民族自治制度67年以来,内蒙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出的阐述:“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国家才能富强,各民族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教师提问:从乌兰夫的阐述中,我们能得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乌兰夫主席所说的“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过来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所以,接下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第一个作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相关视频、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8周年视频。 让同学根据课下搜集到的有关新疆、内蒙古或西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后的变化的资料,进行解说或展示。 教师总结: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的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组人民守望相助,成为祖国北部边疆一道亮丽风景线。60多年来,新疆逐步摆脱了落后面貌,如今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由低收入地区跨入中等地区行列,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学生分小组讨论:新疆、内蒙古、西藏的变化,体现了那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主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进行总结,其他方面优越性的体现下节课再探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爱我中华》MV,让学生再次体会我国各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体会。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来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作业:预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其他几个方面的表现,并搜集相关案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理解。 【参考答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对你本次试讲进行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 第一,本次试讲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现较好,但是由于是无生课堂,可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尤其对于本课来讲,我会着重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第二,由于是无生课堂,可能整堂课会给人我一直在讲、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感觉,但是实际整堂课一直在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也运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如果以后我成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践行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对知识的好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4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