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引导设问: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的部下亨利?李这样评价他,“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

考试题库2022-08-02  25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引导设问: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的部下亨利?李这样评价他,“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这位伟人是谁呢? 学生得出:美国的国父华盛顿。 教师追问:华盛顿是美国的首任总统,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之下出任首任总统的?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临危受命 教师提问:1787年宪法使美国由邦联变为联邦,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根据宪法规定,将进行总统选举,华盛顿成为最佳人选。谁能对当时的总统就职仪式简要介绍? 学生看过视频后,进行归纳和概括:1789年4月3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在纽约隆重举行。 教师追问:就职仪式的当天,广场上欢声雷动,但华盛顿却表情沉重。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因为新诞生的美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联邦政府羽翼尚未丰满,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陆海军名不副实,等等。 (二)功成身退 1.历史功绩 教师播放华盛顿相关的纪录片,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思考探讨:华盛顿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面对这种危局,他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政治上,网罗人才,组成内阁,使南方与北方、保守派与民主派等集团的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上,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教师补充:身为首任总统,他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既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总统制。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1793年华盛顿意欲引退,但再次被一致选为总统,在华盛顿的第二届任期内,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学生结合史料,思考回答: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签署宣言,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从而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之中;美国的西进运动也不断展开。 教师补充:到第二届任期结束时,华盛顿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决然引退。 2.对后世的教诲 教师展示华盛顿告别辞,请学生以历史讲解员的身份解读:1796年9月,华盛顿在报上公开发表了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了谆谆教诲。华盛顿对后继者提出了哪些宝贵的意见呢? 学生代表回答:他告诫大家,要维护联邦的统一,尊重宪法和各项法律,摒弃党派偏见,弘扬宗教和道德。在外交政策上,他指出,美欧具有不同利益,不要感情用事地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教师追问:这篇告别辞,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这篇告别辞,后来被视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长时期内为美国历任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 教师补充:64岁的华盛顿急流勇退,辞官归家,不当终身总统,这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三)历史殊荣 教师展示美国总统山图片,并提问:1799年冬华盛顿在受了一场风寒后病逝,举国悲痛。华盛顿历史功绩卓越,在美国总统山上,华盛顿位于最前方,可见其地位的崇高,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华盛顿呢? 同桌间交流,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纵其一生,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这对美国的政治生活影响极大;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有关华盛顿的材料,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怎样?他对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 第一届任期内,华盛顿先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在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在外交上,他努力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还创立了总统否决制。身为首任总统,华盛顿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既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总统制。 第二届任期内,除巩固第一届任期的成果外,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之中;同时,推进美国的西进运动。华盛顿不当终身总统,这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你这节课是如何体现师生互动的? 【参考答案】 根据本课的课程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史料分析及历史讲解等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及探究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可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通过历史讲解员的环节,可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3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