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思考:两幅地图有何不同之处

免费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思考:两幅地图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观看地图,回答问题:15世界的世界地图比较模糊,没有大洋洲和美洲等地,而16世纪的地图已经能够还原世界的大致轮廓。 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我们都知道欧洲人对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等,一直特别喜爱,因此一直有着传统的东西方商路,他们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原有东西方商路受阻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5世纪以前欧亚贸易路线图”,并提问:原有的东西方商路有哪些?15世纪中叶以后,东西方商路出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配图讲解:15世纪以前欧亚贸易主要有三条商路。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的商品到了这里一般由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西欧同东方贸易更加困难。 教师提问:面对这种情况,西欧人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西欧人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2.“寻金热”的出现 教师带领学生看教材中插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的目光在看哪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男主人公在数金币和银币,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数钱。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即对金钱的崇拜。 教师继续追问: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崇拜黄金的心态呢? 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回答:这是因为随着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在当时的社会,黄金和白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材料,提问:欧洲人会向哪里寻求黄金呢?材料如下:学生回答:《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寻金热”就此形成。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过渡:除了有形的黄金的魔力外,开辟新航路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教师安排学生结合课本,自行思考: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有哪些? 学生回答: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此时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 过渡:开辟新航路的动机看来已经足够强烈了。想要完成这次开拓,必要的客观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安排学生以历史讨论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大家想象一下,假如自己要组织一次远洋航行,都需要准备些什么? 小组代表回答:需要一些客观条件,比如海船、物资和资金、指南针、轻便快速的大船、绘制地图。 教师补充:当时的航海家还获得了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增强在欧洲的地位。这是新航路得以开辟的主观条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作业:请学生们课下查找资料,了解我们今天吃的红薯、玉米、番茄以及喝的咖啡,是否原产自中国?如果不是,这些分别是从哪里传入我国的?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对比一下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参考答案】 第一,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在规模和航海次数方面,外国与中国是无法比较的,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第二,从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内容是贡赐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西欧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第三,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贡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同时,其规模、影响越来越大,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2.说一说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3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