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关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说起司马相如就不得不说到他写的赋,汉武帝还因读

资格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关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说起司马相如就不得不说到他写的赋,汉武帝还因读过他的赋提升其为中郎将,那汉赋到底有什么魅力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汉赋的背景 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关于两汉文化的片段,提问学生:什么是赋?汉赋有何特色? 学生观看后结合教材回答: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教师补充:汉初,国力较弱,思想上提倡无为而治,文化崇尚简朴,赋体文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汉武帝时代赋的床桌走向全盛阶段。 (二)汉赋的代表及特点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汉赋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西汉早期的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最为著名,汉武帝时期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为杨雄。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如班固的《长杨赋》《西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都广为流传。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学生:汉赋四大家,一般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杨雄以及东汉的班固、张衡。那西汉与东汉赋的特点各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西汉早期的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等,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汉武帝时期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东汉后期长篇幅渐少,各种抒情写景的短篇小赋兴起,从而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三)汉赋的评价 教师展示关于汉赋评价的相关史料,提出问题:有人说汉赋华而不实,有人说汉赋宏伟壮观,你们是怎样看的呢?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五分钟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一方面汉赋辞藻华丽,但也可以反映了时代风貌,有些汉赋经典还隐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子虚赋》《上林赋》对于汉武帝的奢侈进行了批判。但汉赋发展到后期,就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忽视了文章的内涵,最终走向衰落。 教师补充:汉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意义,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作业:除了汉赋,我国还有哪些古典文学形式,请大家课下查阅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你知道的汉赋名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 宋玉的《风赋》;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方朔的《答客难》;杨雄的《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等等。 2.请你说说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校外历史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1)利用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 (2)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3)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长者等。 (4)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庭所收藏的照片、图片、实物、家谱或族谱,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3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