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数据库: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

考试题库2022-08-02  35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数据库: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随时掌握大家的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由此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数据库 教师先让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操作数据库”的内容,总结数据库的一些特点:数据集合、可共享的、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是数据库:所谓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强调在数据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体,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仅满足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任务二: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师讲解建立数据库时具体事物到计算机数据的转换过程: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教师讲解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时,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的过程:首先就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这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课程”中,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很多,如: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这些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对于“校本课程”实体来说,其特征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等(这些都称为属性),在这里需要用到的是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老师、学生数四个属性。对于“学生”实体来说,则需要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属性。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校本课程的例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许多事情,并作出许多决策。这不仅需要从各种途径或地方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然后再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加工和处理,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来帮助决策。如企业、商业组织需要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人、资金、原料设备、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而处理之后产生出来的信息资源是各种管理活动决策和进行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专门针对辅助组织管理活动而开发的。因此,把能收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并可以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叫做信息系统。 2.本节课你的小组讨论的设置如何避免流于形式,有形无实的缺陷。 【参考答案】 新课改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组讨论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活跃于各种课堂当中。但是,小组讨论也容易出现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例如,冷场,小组成员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如何讨论;或是小组成员讨论不均,个别学生占主动,一两个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表观点,其他学生被动地听;或者小组成员脱离课堂任务,趁机讨论一些与任务无关的话题,又或是理解错误讨论的任务,讨论的结果大相径庭等。 因此,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非常有必要,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组建小组时尽量使学生在性格,才能,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并适当平衡男女搭配,优中后搭配。 其次,明确任务安排。告知学生具体的时间,任务,要求,并询问是否清楚老师的要求,若不清楚需再次进行解释,务必让学生明确讨论任务,然后每组指派一个小组长负责掌握话题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再次,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控。及时引导解决遇到问题的学生,关注那些冷场的小组,让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最后,老师还要对讨论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贯彻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参与这种小组活动的热情和自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1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