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叙事散文《小狗包弟》,穿越历史云烟,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了解那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解读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感受巴老给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力量。(板书:小狗包弟)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然后复述情节。 明确:引子(1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段):小狗的来历 发展(3-5段):七年相处 结局(6-10段):包弟之死 尾声(11-13段):我的忏悔 (三)深入研读 1.朗读第1段,思考:文章主要写小狗包弟,为何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明确:第1段是文章的一个引子,为了引出下文中小狗包弟。 2.自由朗读2-5段,思考:文章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小狗包弟,有什么作用? 明确:正面描写,第2段写“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第3段写道“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段写日本女作家两年之后对小狗包弟念念不忘。 作用:小狗包弟越是聪明可爱,越是让人想念。 3.生再读3-5自然段,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个,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怎样的感情?小组讨论。 明确: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您的小狗怎样?”第一次是日本女作家询问作者小狗包弟时,这时小狗包弟还在,是真实的情况;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作者自己想象的,这时小狗包弟已经不在了。后两次发问其实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发问,表达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思念之情。 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读划线句子,读出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思念之情。 (四)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预习文中6-13自然段,看看小狗包弟究竟是如何死去的。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点: 1.整体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把握情节结构。 2.通过重点语句品味,感悟对小狗包弟的思念、遗憾之情。 下节课重点带领学生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和勇于反省的崇高精神。 2.作者为什么要写小狗包弟? 【参考答案】 巴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以小见大反衬文革的可怕,第一是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荒唐、人人自危、人人说谎成风的现实。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第二是借包弟这只小狗的遭遇,表达自己对文革那段岁月的反思,对自己曾经违背良心的言行表示忏悔。实写小狗,虚写心灵之历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27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