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考试题库2022-08-02  6

问题 端午节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端午节相关活动的图片,如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等等,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补充?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初读感知
1.PPT出示生字词,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朗读。
重点讲解“棕”字:粽子是糯米做的,所以有“米”字旁;在写字的时候“米”字旁应该写得窄一点,比“宗”要窄;带着学生书空;学生自行书写练习。
(三)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粽子的句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边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棵红红的枣。”
2.指名读,读准“箬”“糯”“枣”等字的读音,注意纠正前两个字的声母,“枣”的声母是平舌音。
3.同桌合作,句子中是如何描写竹叶、糯米和枣的?
【明确】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4.大声朗读全文,独立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粽子的?
【明确】外面----里面----中间。
5.再次朗读课文并且观看图片,教师强调叙述描写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四)拓展延伸
图片出示豆沙粽、蛋黄粽、大肉粽等,请学生同桌合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适当的色彩词加以描述。
小结:总结回顾本课,结束课堂。
作业:把所学内容与其他小伙伴进行分享,回去翻翻旧照片,看看自己家吃过的饺子,试着描述一下,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语文课堂中离不开读,朗读的形式有哪些?试举两例。
【参考答案】
(1)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看学生能否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各角色应有的感情和表情等,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朗诵能力。(2)诵读,体会文章叙述节奏和音乐美,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训练对文章字句的分析能力有助于练习语言,增强话语的流利程度,对身心也有好处,开朗个性等。二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三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四是有利于改变差生不会阅读的不足之处。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对于新字讲授环节,你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设计如下新字讲授环节:
①认读。
a.我会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自己拼读,读准字音。同时学生圈点出不认识的生字。
b.出示生字卡,教师领读。
c.字理讲解。
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不直接抛出“形声字”的概念,但会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部首与字义有关。  
②指导学生书写,我会按照“指导—示范—练写—点评”的顺序进行。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23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