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一段话:“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

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蔡元培的一段话:“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根据上述内容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学习。兴之所至。
心之所向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兴趣是理想的前奏。拥有兴趣,会使你对某些方面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和执著的探索力,而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靠逼迫的方式,靠强制的手段,很难让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走上不断学习的道路。以致有些学生会说,我没有兴趣。兴趣可能产生于青萍之末,作为教师,应该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培养正确的兴趣。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实施起来却十分困难。
苏格拉底说过,教师要么将学生引导向更高层次的对真理的探索,要么指出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在推理过程中发生的缺陷。他主张启发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老师作为教育者,要想真正传道授业解惑,就要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逐步激发其求知、探索欲望。
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在乡村任教之时,曾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当游览到一处遍植松树的古墓时,他让学生四处游览并用文字描写下来,然后依次点评。接着,他要求学坐注意此处风声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在学生抓耳挠腮,百恩不得其解之时,他指出,此处因多古松,风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密,风过其间,其声飒然,自然与他处所过风声不同,这就是松风。学生们在钱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几多思考,几多观察,几番讨论,纷纷感到其乐无穷,笔下也就言之有物了。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种艺术,的确就是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乐趣,学会引导,犹如九曲连珠之线,穿起学生的散乱的思绪,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泉思涌现,福至心灵。
其次,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保持一颗求知心,对学生感兴趣,对教育工作和知识感兴趣,自然也会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这样才能够更快地适应并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并以合适的方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学”,最终依靠的都是一股对“学”本身的兴趣,虽然依靠兴趣而产生的热情很快便会退却,因为学习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但是,没有兴趣,学习也只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教师若是能将学生的兴趣变为志趣,变为内心之追求,那么学生所依靠的动力也必将会是内心,而不只是教师的耳提面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1352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