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2×20年的财务报告于2×21年4月30日经批准对外

考试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2×20年的财务报告于2×21年4月30日经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在其报表对外报出前发现或发生了如下事项: (1)2×20年年末,甲公司委托加工收回的A半成品尚有库存5 000件,账面余额为280万元,该批半成品可用于加工5 000件B产品,预计5 000件B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25万元,将A半成品加工成B产品尚需投入除A半成品以外的加工成本为20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15万元。该批半成品所生产的B产成品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228万元。该半成品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年末,甲公司对A半成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2万元。 (2)甲公司2×20年12月31日应收乙公司账款2 000万元,按照当时估计已计提坏账准备200万元。2×21年2月20日,甲公司获悉乙公司所在地于2×21年2月18日发生了冰雹灾害,导致其产品被毁,无法出售产品,并获得现金流。甲公司估计应收乙公司账款全部无法收回。 甲公司将该事项作为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编制如下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信用减值损失 1 800      贷:坏账准备  1 800 (3)公司董事会提出2×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对原股东按照每10股送3股的比例分配股票股利。该方案已通过股东大会批准,并执行。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和(2),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编制相关的更正分录。(不考虑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结转分录。) (2)根据资料(3),判断其是否属于日后调整事项,并说明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0.5分)理由:企业计算存货是否发生减值时,应当将有合同部分和无合同部分分别计算可变现净值,分别对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确定减值。(0.5分)
有合同部分:
B产成品的生产成本=280×80%+20×80%=240(万元);B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28-15×80%=216(万元),B产品的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说明B产品发生了减值,A半成品也是需要计提减值的。
A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28-15×80%-20×80%=200(万元);有合同部分的A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80×80%-200)-0=24(万元)(1分)
无合同部分:
B产成品的成本=(280+20)×20%=60(万元);B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325-15)×20%=62(万元);B产成品的成本小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B产品未发生减值,A半成品也未发生减值。综合考虑,A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4(万元)。(2分)
更正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2
  贷:存货跌价准备 2(1分)
②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0.5分)理由:该自然灾害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并不存在,因此属于日后非调整事项,不需要调整2×20年的报表,而是作为非调整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1分)更正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18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信用减值损失 1 800(0.5分)
资料(1),对于不直接销售而是用于加工产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其减值计算时,应先计算相应产成品成本、可变现净值,如果产品发生了减值,才需要进一步测算原材料或半成品是否减值。并且,有合同部分,应以对应产成品合同价为基础计算,无合同部分,则以对应产成品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
资料(2),自然灾害不是人为可以预见或控制的,发生在日后期间,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事实,也不是对已经存在事实的进一步证明,所以属于非调整事项;如果是资产负债表日债务人已经存在的破产或经营困难信息,在日后期间进一步证明经营困难的状况加剧或出现破产,才应作为日后调整事项处理。
(2)该事项属于日后非调整事项。(1分)理由:分配股票股利本身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并不存在,因此应该作为日后非调整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2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aiwukuaiji/4009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