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

最全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举措,有利推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20年《XX文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并要实现智能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1.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了什么?2.考虑不同地区和建筑结构的体系,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和发展策略是什么?3.我国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需实施的重点任务?

选项

答案

解析 1.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1)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面向通用装配式构件,根据构件的共性条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模数,开展适用性范围比较广泛的设计。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采用标准化设计理念,各构件具有通用性,满足少规格、多组合原则,且更加经济合理、科学高效,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生产速度和劳动效率,从而降低造价。同时,在标准化设计中融入个性化需求,可以进行多样化组合。

(2)工厂化生产。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一批成功案例。利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实现大量施工现场作业向工厂生产作业转化。这种新型的工厂化建筑施工组织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工地现场生产模式,在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控制工程成本、落实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工厂化预制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科学的生产管理系统、较高的工厂信息化水平,使得部品部件的质量更加可控。

(3)装配化施工。装配化施工是未来施工技术的主流已经无可厚非,如今在逐渐饱和的建筑市场,许多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创新与转型的考验,而装配化施工就是一个创新转型的关键点。利用现代机械化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手段,实现将传统现浇施工或手工湿作业向部品部件的装配安装与可靠连接转化。基于结构设计和装修一体化设计,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时,在准确位置设置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便于在施工及装修阶段与已有建筑构件完好连接。运至施工现场后,利用构件连接技术,将其与已有建筑构件进行准确连接。装配化施工方便快捷,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质量易于进行有效控制。

(4)一体化装修。一体化装修作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全过程的生产效率提高,将装修阶段的标准化设计集成到方案设计阶段可以有效地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可视化的便利进行建筑物渲染,可以保证建造空间品质,便于进行精细化作业和优化设计,以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碰撞,浪费人力与物料。基于SI理论(Skeleton,建筑主体结构作为支撑体;Infill,填充物)的装配化装修可实现内装、管线与建筑结构三分离,成为建筑内装修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突破口。

(5)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紧密结合,是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BIM服务贯穿整个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一方面,可以实现住宅产业信息化;另一方面,可以将生产、施工及运维阶段的实际需求及技术整合到设计阶段,在虚拟环境中预演现实,真正实现BIM信息化应用的信息集成优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与云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将建筑物构建信息在云端进行无缝传递,通过借助移动设备设置客户端,可以实时查看项目所需要的信息,真正实现项目合作的可移动办公,提高项目的施工精度。装配式建筑利用BIM录入项目技术信息,模拟施工过程、确定场地平面布置、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吊装顺序,进而决定预制构件的生产顺序、运输顺序、构件堆放场地等,确保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和可视化管理。

(6)智能化应用。结合现代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各种智能化配套设备在装配式建筑加以集成,使装配式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实现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设备设施自动化,进而形成高效、舒适、人与建筑交互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的智能化运维和应用,需要根据建筑用途、规模、客观环境和用户性质、用户个性化需求等进行具体的智能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2.

第一,发展基础和方向。

装配式建筑发展以工业化建造方式为基础,通过实现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等四大系统一体化,以及策划、设计、生产与施工一体化,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解决子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进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向“全建筑”“全寿命”“全协同”“全环节”和“全过程”五个方向发展。

(1)“全建筑”方向: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2)“全寿命”方向: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与管线分离的方式。

(3)“全协同”方向: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

(4)“全环节”方向: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5)“全过程”方向: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二,发展装配式建筑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2)创新集成建筑设计。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4)提升装配建造水平。引导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

(5)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

(6)提高整体建设标准。确保工程与建筑全寿命期的质量安全,并采用绿色建材和性能优良的部品部件等,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与运维管理相融合。

(7)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

(8)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9)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三,裝配式建筑实施策略。

(1)不断扩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范围。

①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引导力度。

②加速推进成品住宅发展。

(2)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配套能力。

①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②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3)完善和创新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

①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②推广BIM技术应用。

③加大科技投入。

(4)创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①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

②深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监管制度改革。

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5)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

①加大装配式建筑政策引导。

②加大财政政策支持。

③加大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6)强化队伍建设和宣传引导。

①加强产业队伍培养。

②注重宣传引导。

3.
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的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大力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建筑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aiwukuaiji/27297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