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建筑工程
某二级公路局部为路堑路段,两侧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坡,挡土墙高出路面约3.
某二级公路局部为路堑路段,两侧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坡,挡土墙高出路面约3.
admin
2022-08-02
54
问题
某二级公路局部为路堑路段,两侧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坡,挡土墙高出路面约3.5m,顶部宽度0.6m,底部宽度1.5m,基础埋深0.85m,如图2-1所示。
在夏季连续多日降雨后,该路段一侧约20m挡土墙突然坍塌。调查发现,该段挡土坍塌前顶部荷载无明显变化,坍塌后基础未见不均匀沉降,墙体块石砌筑砂浆粘结牢固,后背填土为杂填土,查见泄水孔淤塞不畅。为恢复正常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相关部门决定在原位置重建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如图2-2所示。施工单位编制了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提前与商品混凝土厂沟通混凝土强度、方量及到场时间;第一车混凝土到场后立即开始浇筑:按每层600mm水平分层浇筑混凝土,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新旧挡土墙连接处增加钢筋使两者紧密连接;如果发生交通拥堵导致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可适量加水调整混凝土和易性;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并准备雨季施工措施等内容。施工单位在挡土墙排水方面拟采取以下措施:在边坡潜在滑塌区外侧设置截水;挡土墙内每层泄水孔上下对齐布置;挡土墙后背回填黏土并压实等措施。【问题】1.从受力角度分析挡土墙坍塌原因。2.写出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的结构形式特点。3.改正混凝土浇筑方案中存在的错误之处。4.改正挡土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选项
答案
解析
1.坍塌原因:未设置反滤层导致土体堵塞泄水孔,排水不畅,夏季连续多日降雨使后背填土含水量上升、自重增加,对挡土墙的土压力增加
2.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圬工墙体的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土压力),以维持土体的稳定,
3.改正错误之处:(1)混凝土到场后应检查坍落度并留置混凝土试块,现场应该有多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后才开始浇筑;(2)混凝土墙身应水平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应不超过300mm。
(3)新旧挡土墙连接处应增设变形缝(沉降缝。(4)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严禁加水,需改善时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或加入减水剂。
4.错误1:挡土墙内每层泄水孔上下对齐布置
改正:泄水孔上下排应交错布置并避开伸缩缝与沉降缝。
错误2:挡土墙后背回填黏土并压实不妥
改正:宜采用砂性土、卵石土、砾石土或块石土等透水性好、抗剪强度高的材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tihaiku.com/jzgc/223558.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二建公路工程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排水管道内局部结构性破坏及裂纹可采用的修补方法有()A、补丁法 B、局部软衬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包括()。A.路基 B.垫层 C.基层 D.面层
下述材料中不应用作高级路面基层材料是()A、石灰土 B、石灰砂砾土 C、水泥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摊铺完成后,其表面温度自然降至()℃时,可开放交通。A、50
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的是()A、垫层 B、基层 C、面层
可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材料是()A、石灰稳定土 B、水泥稳定土 C、二灰稳定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按规范要求表面温度低于()℃后,方可开放交通。A、
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是()A、面层 B、垫层 C、基层 D、路基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按路面使用混凝土的()强度作配合比设计。A、抗压 B、弯
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层较多采用()混凝土板。A、普通(素) B、碾压
随机试题
OnedayJack’swifewascleaningoutacloset(壁橱),andshefoundeightbroke
Ascientistwhowantstopredictthewayinwhichconsumerswillspendthei
Thestarsawakenacertainreverence,becausethoughalwayspresent,theya
[audioFiles]2015m3s/audio_ezfj_ezflisteningd_20151_167[/audioFiles]
[originaltext]W:HeyMike,gotasecond?M:Sure,what’sup?W:Theco
全身麻醉中若通气不足可导致?A.反流误吸 B.呼吸道梗阻 C.喉痉挛 D.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中依法能开具有法律效应的处方的是A.副主任医师以上
如果被征收人拒绝在实地查勘记录上签字或盖章的,应有房屋征收部门、房地产估价机构和
(2015年真题)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企业技术创新推动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