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
免费题库
2022-08-02
22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单元导语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风险宝贵的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本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课文导语 这篇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的品格和精神。熟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选取教材和确定记叙重点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 查看材料
选项
答案
解析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他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旬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tihaiku.com/congyezige/1871881.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上述改进后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 材料一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随机试题
WanttoKnowYourDiseaseRisk?CheckYourExposomeA)Whenitcomes
ThestudywaswrittenandresearchedbyBritain’sNationalConsumerCouncil(
100BASE-TX采用4B/5B编码,这种编码方式的效率为()。A.50%
急诊处方开具的药物,一般不得超过的用量是A.10日用量B.7日用量C.5日用量D
Thechangeinthatvillagewasmiraculou
使用人工呼吸器,呼吸比应为A.1:(0.5~2) B.1:(1.5~2) C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是()年。A.1
乌日,男,蒙古族,56岁,原任内蒙古自治区某研究所所长。2005年,乌日多次利用
贝乐玩具公司成立十年来,生产和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玩具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加。为了提髙
31岁女性,原发不孕5年。腹痛,发现腹部包块伴发热一周入院。检查体温38.5℃,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