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资格题库2022-08-02  60

问题 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使学制适应这一需要,1958年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实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过典型实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1958年以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实验,如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实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实验;为了提高程度,进行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全国出现了三类主要的学校。
但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的实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的表现作了纠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07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