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

admin2022-08-02  22

问题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s。 工程永久占地80hm,临时占地10hm,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选项

答案

解析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答:(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尤其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以防止下游区域土壤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的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景观用水。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答:(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入库支流河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其他因素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若施工期管理不当,则施工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运营期也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特别是如果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还会变差。因本项目具有供水功能,故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低温水问题。本工程为年调节水库,低温水下泄将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
(4)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问题。
(5)鱼类产卵场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的鱼类产卵场的水文情势及水质将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6)移民安置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7)下游河段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的问题。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了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将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这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都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5)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这将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6)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保护措施:
(1)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2)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3)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4)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5)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6)分层放水。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分层取土,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加强施工教育。
(6)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7)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0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气体过饱和的含义:水库下泄水流通过溢洪道或泄洪洞冲泄到消力池时,产生巨大的压力并带入大量空气,由此造成水体中含有过饱和气体,这一情况一般发生在大坝泄洪时期,水中过饱和气体主要为氧气和氮气(氮气起决定性作用)。水库泄洪过程中过饱和氧气的产生将在一定范围内加速降解水体中好氧性污染物,溶解氧浓度的维持能使水库水质良好状态得到保证。水体中过饱和氮气对水库水质基本上无影响,但它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受体主要是鱼类,鱼类较长时间生活在溶解气体分压总和超过流体静止压强的水中,会使溶解气体在其体内、皮肤下等部位以气泡状态游离出来,这种现象叫"气泡病",发病的鱼类多为中层、上层生活的鱼类,幼鱼死亡率为5%~10%。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水利水电项目中此类考题已经多次出现,请考生尤其注意。此题与201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第5题堤坝式水电站中"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的考点几乎一致。真题答案概括如下:
(1)大坝阻隔,影响鱼类洄游;
(2)水库蓄水后水温分层、低温水下泄;
(3)库区淹没特有鱼类的产卵场;淹没部分上游高中山峡谷景观资源(如果淹没区有古树名木或其他风景名胜等也应一并作答)
(4)大坝建成后,坝下水量减少,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水文情势改变、水质恶化;
(5)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7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