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 30.8km 的双向两车道新建二级公路 D 合

admin2022-08-02  19

问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 30.8km 的双向两车道新建二级公路 D 合同段路基、路面施工,路基宽 8.5m,路面宽 7.0m,路面结构设计图如下: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如下表:合同清单单价表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 A→碾压滚浆→步骤 B。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事件一:K5+500~K6+300 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Ⅰ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事件二:K15+000~K16+000 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 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 加厚至 22.5cm 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 64219 元成本。施工单位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并同意了事件一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二的变更费用不予确认。问题:1. 写出步骤 A 和步骤 B 所对应的工艺流程名称。2. 写出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碾压滚浆”结束的判断依据。3. 写出图中 E0的中文名称。4 监理单位对事件一和事件二申请的审批结果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5. 判别本项目 K5+500~K6+300 路段的路基干湿类型应采用什么指标?

选项

答案

解析 1.
步骤 A 是洒水饱和,步骤 B 是干燥(或晾干、晒干)。
2.
碾压滚浆应一直进行到填隙料和水形成粉砂浆为止,粉砂浆应填塞全部空隙,并在压路机轮前形成微波纹状。
3.
路基弹性模量(或路基回弹模量)。
4.
监理同意事件一费用申请,合理:因为事件一的变更是设计与现场实际不符造成的(或非施工单位责任)。
监理不同意事件二费用申请,合理:因为事件二是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或施工单位责任)。
5.
路基临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490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