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判公开原则。

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论审判公开原则。

选项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审判公开原则。审判公开的法律依据是《宪法》第130条和《刑事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审判公开的含义,是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和判决的宣告,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界依法公开采访、公开报道。法院开庭审判案件,除休庭评议过程是秘密进行的以外,其他审判程序均公开进行,不仅向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还向其他公民公开,向社会公开。
审判公开原则适用于绝大多数刑事案件,只是对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少数案件,由于存在特殊情况,即由于关系到国家秘密和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公开审理,会损害国家利益,损害有关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副作用,所以才不允许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就是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不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外的公民公开,不向社会公开,不允许新闻界采访、报道。不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在宣告时必须公开进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3条、第274条的规定,只有以下三类案件不公开审理:(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有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3)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间,采取可以使群众知道的适当方式、方法,向群众、社会公布将要审理的案件的案由、被告人的姓名及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便群众前来旁听。
对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允许群众前来旁听,允许新闻界采访、报道,在保证审判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为前来旁听者提供方便。
审判公开是我国审判制度的核心。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将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因此,实行审判公开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带动合议、辩护、回避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这些制度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实行审判公开,有助于人民法院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再次,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密切法院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最后,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扩大办案的效果和影响,教育犯罪分子认罪伏法,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预防和减少犯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876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