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

练习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高中地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 (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展示图片】“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展示材料】“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 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问题探究】结合上述图片和材料,探究如下两个问题: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展示图片】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问题引导】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教师总结:环节三:课后作业 全班各自然组依次为空气污染调查组、水污染调查组、噪声污染调查组、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组、光污染调查组、交通组、住房组、人口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调查武汉市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 1.网络搜集或走访调查。 2.图文资料真实,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学生形象。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 【参考答案】 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内部差异性比发达国家大得多,突出表现在“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也可能并存于一个国家。例如印度,从总体上看,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属于“滞后”型,但具体到某个城市,例如孟买、加尔各答等,则又呈现“过度城市化”的特点,主要是人口向极少数大城市集中造成的。2.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一)教学重点 教材的重点是指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原理性、成因性、规律性知识,具有理论性和概括性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是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阻碍的知识点,即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知识综合性强,学生知识总量储备不足 例如:“农业、工业和交通区位的选择”等。 2.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基础 例如:“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等背景知识作基础。 3.有的地理知识相对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抽象 例如:“四季星空、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拉尼娜现象”等。 4.学生容易误解、混淆相似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例如:“时区与区时、矿物与矿产、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等。 一般而言,每一章或节都有重点,每一课题、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对于不同的课题,有时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重合关系;有时候是分散关系;也有的课题只有重点没有难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9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