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提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

admin2022-08-02  26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问题: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提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二)自主探究,新课讲授1.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首先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2.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对于上例中的圆和正方形的跑道,谁的周长长呢?(四)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综合练习:在一个圆形亭子里,小丽从一边沿着直径走12步到达另一边,每步长大约是55cm。这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2.回到导入问题,算正方形和圆的周长。(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大家在学习中认知了周长并学会计算了圆的周长。【答辩题目解析】1.圆的周长C=2πr,这个π是如何得到的?分组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多次试验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计算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π表示。2.本节课你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49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