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考试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如下。编者注:图中下半部分为森林,上半部分灰白处为雪山 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地势起伏,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在一定的纬度和干湿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带。由于植被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所以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垂直自然带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有明显的表现。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6分)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知识要点 ①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②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 ③迎背风坡及阴阳坡的差异。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教师展示某山不同海拔高度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按照从山麓到山顶的顺序进行排列。提问: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展示图片】山地垂直景观分布图。 【问题引导】 ①山地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什么? ②为什么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呢? 【学生交流讨论】(略) 【教师总结】从山麓到山顶,海拔增高—,气候的水热组合变化一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变化一形成不同景观的自然带。 2.探究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问题引导】 ①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②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③想一想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学生讨论】(略) 【教师指导点拨】(略) 【教师总结】 ①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②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③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比北坡低。 环节三:探究应用 现代农业中大棚蔬菜发展迅速,菜农利用大棚对热量的调节来种植反季节蔬菜。学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后,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利用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夏季时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冷季型蔬菜呢?课后调查,我们家乡有无大力发展冷季型蔬菜农业的前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273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