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位老师在教寓言《天鹅、梭鱼和虾》一课时,一边指导

练习题库2022-08-02  33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一位老师在教寓言《天鹅、梭鱼和虾》一课时,一边指导学生读课文,一边指导学生看插图。然后,问学生:“既然车子上的东西不算重,而大家又都在拼命地拉,为什么车轮还是不动呢?”此时,学生虽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却无一人回答。老师又及时挂出放大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大家想想,它们各自拉的方向谁对谁错?”学生看后,争相发言,有的说天鹅和梭鱼都不对,虾是对的,因为它是向前拉……没等说完同学都笑了起来。这时一个学生说:“它们都对,都在根据各自的特点拉车。”另一个学生立即反问:“既然都对,车轮为什么不动呢?”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它们方向不一致!”这时教师插言道:“想想你们拔河为什么输给了(2)班?”大家回忆说,因为我们用力不一致,好多人都拉偏了……最后,教师总结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办好。”(1)该教师遵循了哪些教学规律?(2)该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3)该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选项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以下教学规律: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种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在总结寓言道理时,结合了学生拔河比赛输给(2)班的经历,让学生更为直接地理解了寓言的道理。
第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通过寓言道理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第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讨论发挥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和总结,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2)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以放大的插图,直观展现课文内容,运用了直观性原则。
第二,启发性原则。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了启发性原则。
第三,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总结出寓言道理,运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寓言内容同学生拔河比赛的结果相联系,得出结论。
第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的品德教育,贯彻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3)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谈话法。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运用了谈话法。
第二,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进行探讨,最终在讨论中辨明真伪,得出结论,运用了讨论法。
第三,读书指导法。在教学开始,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读课文,一边指导学生看插图,并提出相关问题,运用了读书指导法。
第四,演示法。教师通过图片的演示,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156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