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资格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阅读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串联和并联”的内容标准:“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材中为“串联和并联”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任务:(1)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2)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串联和并联”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解析 (1)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的。
(2)教学设计如下:
串联和并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通过实验具备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具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举例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4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40个,开关40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并出示一长串小彩灯,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学生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通过观察小彩灯的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
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
①教师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学生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②教师介绍常见实验器材。学生认识各种器材。
③教师提问: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让学生上前演示,并让学生画出电路图。
④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有两盏灯和一个电源,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学生能认识常见的电路元件,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以及初步练习根据实物图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②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部分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③要求各组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画好电路图。
④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强调要注意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
学生按照电路图沿着一定的顺序连接好电路,并进行实验。
⑤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
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同时也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
⑥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环节三:巩固提升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B、C、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五彩缤纷的灯的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能产生美的感觉,从而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提升其对科学的求知欲。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环节四:小结作业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做练习册相应题目。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忆、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42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