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

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阅读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内容。聚落与环境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图4.12)。阅读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内容。聚落与环境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图4.12)。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图4.14),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图4.15)。要求:(1)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8分)(2)依据教学重、难点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教学过程要点:①比较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教师分别展示几幅城市和乡村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学生观察完图片后。填写下列表格:教师设问: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如果先有乡村,它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 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发展过程,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乡村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②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今天,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然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形成了较多的大城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省会——武汉。武汉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呢 教师展示武汉发展因素示意图。(图略)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总结:由此可见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教师讲解: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和建筑风格。我们通过下面不同环境下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展示四幅不同建筑风格民居的图片。(图略)针对图片,教师提问:环境是怎样影响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的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分析讲解每一种环境与该环境下民居建筑风格的关系。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他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纷纷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思维。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的来说,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建筑、聚落的形态都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8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