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王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必修Ⅱ中的“开辟新航路”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

免费题库2022-08-02  43

问题 材料:王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必修Ⅱ中的“开辟新航路”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和分发的材料,探究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率先开启远洋航行的各项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讨论,A组认为两国最先开启远洋航行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东西方的陆路贸易;B组认为造船技术的进步和地圆学说的盛行是远洋航行的主要动因;C组补充了其他原因,传播基督教信仰是两国统治者的主观因素。王老师听完三组发言后,指出A、B两组的结论是西葡两国最先实现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因素,C组的结论则是主观因素,三组回答存在片面的缺点,今后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应全面思考,对比总结。探究活动结束时,王老师还要求三组同学对刚才的回答相互间进行评价,将评语写在稿纸上送给受评的小组。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对该教师在探究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进行点评。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相关评价是否恰当,是关系到探究性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表面的口头表扬,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进步。材料中,老师不仅对每个小组的回答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其中有表扬,也会指出其不足。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还请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生通过互评,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帮助他们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与活动合为一体,同时评价的工作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评价不仅是“教师一学生”的互动,更应该形成“学生一学生”的互动。评价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评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对探究方法的改进,从而真正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7841.html

最新回复(0)